欢迎您,来到宝宝家园!

宝宝家园首页|手机版

备孕经验-怀孕注意事项-产后恢复-婴幼儿早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孕期

SMA筛查全流程检测项目指南

时间:2024-08-07 22:29:25 编辑:

有不少人都知道了SMA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从而及时干预的疾病。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要做SMA筛查?谁要做?该做什么检测?

爱儿康依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为大家梳理了一份SMA筛查全流程检测项目指南,一起来了解下。

三级预防是预防SMA的最佳选择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SMA是单基因遗传疾病,如夫妻双方同时为SMA携带者,就有1/4几率生育SMA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SMA具有高致残和致死率,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生示意图


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干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孕前咨询和检查、产前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


《指南》也指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SMA预防,既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还能为患儿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保障。


三级预防,具体该怎么做呢?注:SMA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N2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1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1

一级预防:

避免SMA出生缺陷的发生

SMA一级预防指的是对通过婚前/孕前目标人群进行SMA筛查或携带者筛查,明确生育SMA患儿的风险,避免SMA出生缺陷的发生。


建议SMA患者、SMA患者的家庭成员、生育过SMA患儿的夫妻、夫妻双方均为SMA携带者等人群,进行必要筛查,孕前SMA筛查是SMA三级预防中的第一道防线。


备孕女性检查正常,后续可进行正常产检。若其为携带者,则配偶也要进行筛查,如配偶正常,后续可进行正常产检。

SMA一级预防流程

2

二级预防:

通过产前诊断减少SMA患者出生

SMA二级预防,指的就是通过筛查孕早中期胎儿SMN1基因进行产前诊断,及早发现 SMN1基因致病性变异,并进行干预,是SMA预防中的第二道防线。由于一级预防尚未在全国普及,二级预防是我国现阶段SMA主要的预防手段。

在此阶段,临床机构可通过收集胎儿绒毛或羊水细胞,进行MLPA(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qPCR(荧光定量PCR)或ECS技术(扩展性携带者筛查)进行筛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MLPA、qPCR和ECS技术往往主要检测的是SMN1基因7号外显子拷贝数缺失变异。对于有明确过往家族史或生育史的人群的胎儿,当这类拷贝数缺失变异检测为阴性时,应当进一步检测SMN1基因上的微小变异(单核苷酸变异、小片段插入缺失等),方能充分明确胎儿出生后患病的风险。

SMA二级预防流程

3

三级预防:

实现早诊早治


SMA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年龄跨度大,并不是所有类型的SMA都会在小月龄发病。如SMA2型起病年龄为6~18个月,在起病前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若能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在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发现并及时给予疾病修正治疗,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在新生儿至儿童阶段进行SMA疾病早期的筛查和干预,即是SMA三级预防的措施。《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2023 版)》正式发布,对我国新生儿SMA 筛查的流程、方法、疾病管理等作出统一规范。

SMA三级预防流程

最后,还需要注意SMA鉴别诊断,当患者临床考虑SMA但基因检测未见SMN1双等位基因致病变异,或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伴有非SMA临床表现时,需要和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6个月以下患儿需鉴别其他软婴综合征,6个月以上的患儿需要鉴别其他神经肌肉病。常选择二代测序技术用于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