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宝宝家园!

宝宝家园首页|手机版

备孕经验-怀孕注意事项-产后恢复-婴幼儿早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孕期

新闻周刊怎么说的,今年“节”不花钱?“双11”AB面:年轻人忙着省,银发族热衷购买。

时间:2023-02-27 13:39:50 编辑:好孕妈妈

半岛媒体首席记者高芳

新闻周刊怎么说的,今年“节”不花钱?“双11”AB面:年轻人忙着省,银发族热衷购买。

“双11”14岁了。 随着这个堆满快递包裹、用物流大卡车堵塞国道的人工商业节日,它像一枚硬币,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消费态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更加注重自我感受的“90后”群体,——折更是套路深,不愿意浪费脑细胞。 抢购零点是睡眠不足,囤积比囤积还好。

另一方面,银发族的购买力不断提高,“不会买不到。 只是想不到”。 随着网站“适应性”的优化,字体越来越大,不再是老花镜的障碍,而是出门无法获得所需、不便出行的“刚需”。

优惠券依然满天飞,继续刺激着消费者买与买的神经。 是顺势而为呢,还是转身无视呢?

z世代)这个“游戏”我不玩了就像游戏,有人入场,也有人退场。 以“90后”为代表,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们再次与“双11”相遇时,结果有些意外……

“不买年”计划启动后的11月1日下午5点多,青岛市北区宁夏路的一栋办公楼内,整齐排列的几个站台像一个巨大的坐标系,年轻白领们忙着自己的“点”,“啪啪”的一声

“咖啡不能冲,冲吧,冲吧! ”为了提神,有人点了视频网站的直播平台,想要点咖啡。 手机忘了调低音量,屏幕上播音员的“叫卖声”瞬间打破了沉默,几秒钟后,办公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少不了突然的笑声。

有一家快递站,快递太多,堆满了地面。

文件的最后一行画上句号,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 这是小妮伸出僵硬的手臂,打开手机,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分享便条——,没买衣服的第31天。

在该平台搜索“不买年”,可以发现年轻人共享的笔记本超过700万件。 顾名思义,“不买年”就是“一年不买新的”。 不过,这里的“一年”是虚数,是指几周、几个月、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期间。

很多人都像小妮一样,制定了“挑战一年不买新东西”的计划。

“不买整理现有衣服的鞋,直到把现有的鞋全部穿上废弃为止; 不用彩妆、护肤品、空瓶就不买。 特别是彩妆,不需要看就囤起来; 不买包,不点三包行天下的外卖,在家做饭、拿; 不买点心,不囤积零食,只吃水果; 不买手机壳,这不重要; 不换手机,在不能使用之前(卡不行之前),必须要珍惜手机……”

一家快递站,堆满了快递。

每次有人写这样的笔记,评论区就会出现很多“同好之士”,“为了不引起报复性消费,可以不叫外卖,而是每月少点几次外卖,不买衣服只是换季买新衣服。

也有人自豪地透露“成绩单”:“自己坚持了一年的超无敌省,省了6万元存款存银行,省了买橡皮筋的钱。”

让小妮下定决心进入“不买年”的,是此前在网络上共享的一个笔记。 “工作快六年了。 一点也没剩下。 看到同学朋友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存钱,我觉得自己很软弱。 醒来后,我决定制定一个清空购物车的计划。 ”

和网友的经验相比,米妮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总是情不自禁地打开网上直播室,看起来很碎片,虽说在情绪消费下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退货。 ”

今年5月到9月,小妮从购物中心买了30多件衣服,但一件也没剩下。 后来,收快递的哥哥成了习惯。 访问的第一句话是“不适合退货吗? ”。

买了还回去,买了还回去……这似乎成了很多人网购的“死循环”。 为了方便很多人退货,执着于“运费保险”,直播期间整晚都在屏幕上问:“你有运费保险吗?

“是在买衣服还是买‘运费保险’,”小妮自己附和着说。

视觉中国供应图

10月末,在风口财经客户端发表的调查报道《双11直播间“促销表演”何时谢幕》中,暴露了一系列现场购物的做法,还向尼卡特的头上泼了冷水。 例如,剧本是花钱买的,播音员的角色是按照剧本演的。 直播期间看起来很热闹的人气和粉丝数量也是花钱买的……

其实不用等“双11”,各平台每个月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进行促销。 在网络人气直播中,也有主播生日、结婚纪念日都可以打折的噱头,“看多了,年轻人也会渐渐变得敏感”。

“优惠规则太复杂了,我不想在购物中浪费学习数学的时间。 ’米尼先生兼具年轻一代的共性。 例如,最近她期待着某个品牌的精华。 135毫升装(原装75毫升赠品样品60毫升)官方旗舰店售价1150元,某在线会员店2瓶100毫升套餐价1398元,免税店售价1253元,某海外品牌以每毫升的价格计算,旗舰店的反而性价比最低。

更多的购物渠道和平台多样性,让米妮不再等待“双11”的打折活动。

“我受不了。 ”请回忆一下和大学时代的室友“双11”彻夜战斗的场面。 28岁的小妮在开玩笑。 “0点收购睡觉,所以决定睡觉。 ”

今年10月1日,小妮“清空”了自己的网络购物车,推出了“不买年”计划。

市北区双峰路,晚上7点多,快递还在发放快递。

看不见的“巨额消费”空空如也的购物车,让小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与以前满屋子的快递柜相比,现在家里所有的清洁都与她即将开始的网购狂欢无关。

回顾自己的支付宝( Alipay )账单,2021年10月和11月,两个月共支出14064.90元,其中服装5000余元,化妆品4000余元。 今年10月“不买年”计划实施以来,一个月只支出1880.34元。 11月像10月的花销一样计算的话,今年的2月会比去年同期少1万元。

你不知道吗,吓了我一跳。 仔细看了一下去年的支出,小妮发现最大的支出之一是服装,竟然花了近3万元。 其次是日用品。 这里面主要是化妆品,需要近两万元。 “我一个月工资五六千美元,一年存不下钱。 原来是掉进了这两个“坑”里。 ”

对年轻人来说,“钱去哪儿了”就像是直击灵魂的拷问。 ——天,“双11”的存在,集中爆发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冷静审视自己消费习惯的机会,一种平时看不到的“看不见的巨额消费”浮出水面。

视觉中国供应图

以前,嘴里的红色号码多达六七个。 为了保湿、抗衰老、抗敏感,每天都戴口罩。 奶油各不相同,“买了很多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再买大东西,辛苦打工换来的钱变成了一堆衣服和化妆品”。 小妮苦笑着,对女孩子来说,衣服、鞋包、化妆品真是存钱路上的三大障碍。

“存不下钱”的人生不同。 在小妮的“不买年”笔记的评论区,很多实施“不买年”的年轻人都有同样的经历:

“搬家的时候,买的东西太多了,衣服和鞋子往往一次也没穿,设计旧了就要扔掉。 多年来有钱买这些坏东西,我想用在理财上会赚很多钱。 ”

“嘴巴长了,每个月都会根据品牌的新色号买口红。 像这样买了很多智商税的东西,把工资都丢了,一点存款也没有,想跳槽也养活不了自己。 ”

从刚工作拿到可自由支配的工资开始,到了新鲜冲动的“购买”,到了回归理性的时期,重新审视消费观念,就会有工作了几年也存不下钱的沮丧感,“手里没钱,怎么也恐慌”。 ——这是共识。 而且,有人把平时看不起的“零钱”变成了“量改质”的累积式,令人吃惊。

“365天存款法:第一天存1美元,以后每天增加1美元,一年后就可以存了。 1 2 3…… 365=66795元”

“不买年”计划满月实施时,小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即使不收快递,不用频繁使用APP关注店里的新鲜事物,也不会突然有闲情逸致,没有抢不到衣服的失落感”,自己“断舍离”后的变化确定了自己的穿衣风格后,开始整理关注名单,关闭了大部分不符合身材的店……”

“节省了刷手机的时间,看书,出去走走,感觉生活变得富裕了。 ”作为受网络影响的z世代的一员,从网购中抽身,生活反而洒脱。

视觉中国供应图

这位程序员非常“冷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小妮一样,对打折和打折轻易“翘尾巴”。 它停止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就像购物车周围有一道看不见的墙一样。

小妮没买衣服的第三十一天,在李沧区延川路的大办公室里,31岁的王福驰坐在液晶宽屏前。 眼前加粗的黑色字体反复闪烁了几次,一行字跃动,遍布整个页面。

王福驰

曾任职的这家信息安全技术公司最近接到了一笔大订单。 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加班加点,整晚刚完成某集团文档的加密签名处理。

我拿起电脑旁边的《基于标识的认证体系CFL》,一本关于网络安全APP系统的书,没有看几页。 “董——”王福驰的妻子说:“下班后帮我把快递送到家里。 收到了“取了代码发到你手机上了”的微信。

“今天两个,比前天少一个。 ”王福驰看着快递数量,忍不住笑了。 妻子还在休产假,他们的宝宝才四个月大,家里每隔三五分钟就有很多快递过来。 婴儿湿巾、抽纸、尿不湿、妻子网购的衣服……妻子给手机发指令,它们就会从四面八方“飞”过来。

“30张刚刚不见了。 恭喜拍下的宝宝们。 没有得到这件羽绒服的宝宝们,敲颜色,敲哪个颜色,我给你们哪个颜色……” 每天睡觉前,妻子一打开视频平台,聒噪的“叫卖声”就响个不停。

“搜索很多关键词,网站会一直推送。 这是基于你生活习惯的大数据挖掘。 ”瞥了一眼妻子的手机屏幕,王福驰纠缠不清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一眼就看穿”的专业背景。

平时使用一些命令,可以使文字快速排列在整个画面上,形成有条不紊的秩序。 在王福驰的视角下,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秩序”来衡量。

“近年来,随着一些购物网站的兴起,大数据挖掘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决策树、神经网络、统计学习、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一直为人们所熟知”作为程序员,专业的解读已经在王福驰心中形成了反营销的道路之墙。

把电脑放在王福驰办公桌上的书都是关于密码的。

深谙网络平台大数据推送之道,王福驰很少会被牵着鼻子走。

“这个前端接口做得很好。 ”与妻子第一次看到购物网站上漂亮的页面不同,王福驰的关注点是后台代码所呈现的前端变化,而不是一些商品的折扣信息,自然冷却了一个人购物的冲动。

一个好的程序员是即使单向行走也会两边看的人。 “职业病”直接导致的行为就是王福驰很少网购,只限于“有需求就买”。 他的消费观念被贴上了冷静、理性的醒目标签。

网上和网上商店对王福驰来说是不偏不倚的,哪个价格合适从哪里买? 例如,给宝宝喝的奶粉是在母子实体店买的。

“在实体店里当箱子买就行了。 一罐300元以上。 但是,如果购买少的话,还是在网上便宜。 网上一罐400多元,比实体店便宜20几元。 ”在家里消费“大数据”,可以像程序员一样玩。

并不是与网购“断绝”后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王福驰不是年轻人中的一个例子。 在他常见的豆瓣平台上,有一个叫“别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群。 成立于2020年10月,聚集了超过34万人的团队,很多“90后”每天都在这里分享一种躲闪雷鸣的方法和一种辨别“智商税”的方法

就在“双11”消息频传之际,商家推出复杂繁琐的优惠“必杀技”时,年轻人聚集在讨论区,偷工减料出手。

有人热议——“发现购物节诈骗”:“双11”开始前买了外套。 原价389元,店铺优惠90元,淘宝退税5元,实付294元。 现在进入“双11”优惠季,怎么反而涨了? 店铺显示现售价格339元,预售优惠价309元。

妻子照顾宝宝不方便,网上买得最多的是衣服。 王福驰借此与她探讨了这个话题,分享了这个消费的注意力。

“媳妇,你看,有照片有真相——”王福驰指着帖子里的照片给妻子看。 照片的最上面有一个用粗体字处理的大赤字:“双11先购买预售,10月31日20:00支付最终费用。” 在“明降暗升”型中,这一行的赤字是那么耀眼。

电商平台发展十余年来,商家的疯狂涨价,很容易就被这个年轻人抢到了现像。 “折扣”一词越来越难激发兴奋点,年轻人越来越警惕,不会坠入“双11”折扣的“迷宫”。

一家快递站,堆满了快递。

“那你以后要提前补买,蹲下价格变化,不要马上从上面买东西。 如果你蹲着,你可能不想要。 ”受王福驰的影响,“家里的快递数量明显减少了”。

其实王福驰的妻子是做会计的,仔细算也不比丈夫差。 下单之前,她会调查多家电商平台的品牌旗舰店,比较单品价格是否一致。 “买送”的折扣时,将总额和实际件数输入计算机,计算每个商品的单价。

“有买三免一,也有买二免一的东西。 虽然便宜一点,但是买了那么多,真的能用吗? ”比起妻子挽起袖子做“折扣奥数题”,王福驰的思维总是跳出圈子,与商家的套路正面对峙。

“请看放在购物车里购买的9个椰绿。 以前69.9元一盒,现在原价变成了99.9元。 三价优惠变成了79.92元。 打一盒折比以前贵10元。 谁一次能买三盒? 变成了927个。 ”王福驰最反对的,还是这种“多买多占”的捆绑消费,“本质上是徒劳的”。

“双11”没有网购计划,但王福驰并不是绝对的非网购消费者。 上半年一家人刚搬家,家里的电视、冰箱、净水器、空调、洗衣机等都是他在网上买的。 当时是“618”网购节。 他简单地比较了三四家店铺的价格后,果断地点了菜。 “网站上有自营店铺。 第一天下单,第二天电器就到家了。 还是很方便。 ”

不参加“双11”并不意味着生活与网购绝缘,这毕竟是一个网络触角无孔不入的时代。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妮”为化名)

视觉中国供应图

当年轻群体宣布“消费逆行”时,网购新势力的“喜”与“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网购大军中,成为网络消费新势力。

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到1.19亿人,能够独立完成购买生活用品这一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达到52.1%。 据《银发经济崛起——2021老年用户线上消费报告》报道,受疫情影响,银发人群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用户网购销量同比增长4.8倍。

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大大解决了老年人出行不便的“痛点”,网络购物已经涉及“银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购: 11月2日上午,在昌邑路某小区的快递柜前,65岁的王阿姨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扫了码后,她从盒子里依次取出了三个纸箱包裹。 它们分别是小型家用切割机、小箱子酸粉和孙女玩的太空飞船泥。

熟练地关上柜门,王阿姨把纸箱叠好放进了电梯。 网购已经10年了,但一开始我还不熟悉这种方式。 我儿子把购物软件下载到手机上,耐心地教我注册账号、登录、搜索商品、下单付款。

王阿姨在拿快递。

如今,取快递已经成为王阿姨每天生活的常态。 “网购不仅方便,而且种类丰富,想买的东西太多了。 ”渐渐地“偷偷”玩起来,有时网购的东西很多,她拖着买菜的小车下楼拿东西。

“天南海北的货,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你是买不到的。 ”做水晶饺子用的澄粉、做蛋糕用的奶油……王阿姨喜欢给全家人做美食。 她的网上购物车上各种食材很多,超市买不到的食材很多,但在网购平台上很容易找到,而且送货地点很明确。

“严苛”的主妇选择食材是以供应商为导向的。 “比如说,买腐竹,买收货的是井冈山的; 要买酸菜,酱从东北送来才好吃。 ”

在王阿姨的影响下,她的老伴儿李大爷也喜欢网购,经常逛团体购物网站。 为了方便最近测量血压,他刚订购了电子血压计,这个装置操作简单,屏幕大,还可以语音播报,适合老年人使用。

李爷爷在网上买的保健品药片。

走进老两口的家,一个柜子里摆着五颜六色的药瓶。 那是李爷爷平时网购囤积的。 蓝色瓶子配蓝莓汀片,橙色瓶子配软骨素钙片,黄色瓶子配沙棘片……

“刚买的这个智能胶囊很方便。 ”李爷爷拿到刚买的小箱子翻过来,给老伴王阿姨看了“黑科技”。 “它能把药品分开,包装也很牢固,携带也很方便。 也可以设置闹钟,提醒在铃声和震动的时机吃药。 ”

王阿姨身边不少银发的网购达人,在“双11”热潮中“冲浪”,经常会换想买的东西——

儿子的岳母在网购直送场付了两张订金,分别预约了抗精华包和某个品牌的咖啡液。 平时价格很贵,但现在基本上买一张。

一起晨练的姐妹们最近都在用手机APP购买家常菜和日用品。 附近的大型超市正在进行网购活动,最先消费免运费和188元的新人礼包。 “孩子们在国外工作,平时最担心买米面油等大的东西。 这样就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了,很方便。”

我国老年网民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不可忽视的用户群体。 今年10月,京东消费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银发族”消费趋势报告》,肯定了“银发族”的市场增长。 报告显示,2022年平台上“银发族”成交件数是2018年的3倍,购物用户数是2018年的1.8倍,人均成交件数也上升到2018年的1.7倍。

订单:便宜的是王道最近儿子一家要入住新居,王阿姨打算“赞助”几家电。 正好赶上“双11”,她一有空就戴上老花镜,用手机翻页找,把价格抄在笔记本上比较。

在网店看到两台空调,王阿姨又去了实体店对比。 那1.5只新风空调,实体店工作日售价3499元,“双11”售价3099元。 网店“双11”的价格是2699元。 因为她还是VIP的客人,所以可以领取网店的“满6800-520”“满3600-300”的大额优惠券。

“算下来总额肯定会低于2699元。 我觉得还是很划算。 ”王阿姨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老花镜后一只眼睛有点眯了。

随着网络日益老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改变消费方式,加入“网购大军”。 这也许可以从王阿姨的网购“朋友圈”中看到。

陈阿姨在“双11”上购买的囤货,9.9元的猫粮试吃服,有13种。

住在王阿姨家楼下的邻居陈阿姨很爱猫。 最近,她发现各品牌的猫粮都在进行品尝装置的促销活动。 试吃包从300克到500克只卖9.9元,平时自己买猫粮,1.5公斤装100元。 于是,陈阿姨在网站的搜索栏里输入“猫粮品尝装”,买了搜索到的十几个品种的猫粮品尝装置。

“这个猫粮很划算。 ”在电梯里见到王阿姨时,她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省钱”的妙招。

阿里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老年人网上购物占比高达50%,主要原因被认为是网络购物过程过于复杂或操作性不足。 现在,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现在,这些购物软件正在改造,以防老化。 ”王阿姨常用的购物软件有“长辈模式”。 放大处理首页的图像和名称,将重要的模块和信息清晰地显示在一排。 方便老年人筛选最初喜欢的商品,减少他们不能使用的功能,还可以使用语音助手调用人工客服。

不仅如此,不少电商平台还基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进行多项选择,上线“父母放心买”名单,在满足“银发族”需求的同时,“银发族”网购越来越无碍

体验:最能引起年轻人兴趣的“双11”,对如今的消费新势力“银发族”来说,是一场“大战还在继续”。 沉迷于网购,不知道该怎么退货,成为困扰老人们的一个大问题。

从自己的网购历史订单来看,王阿姨第一次独立订购网购商品是2012年——件衬衫。 结果买了回去一看,对不上号,穿不上,自己也不能退货,至今还放在衣橱里。

“有些直播的套路太多了,比如没有价格,所以就点了。 过了一会儿偶尔进去看看,当时买得很贵,但因为是自己洗穿的,所以再也回不去了。 ”随后,儿媳妇告诉王阿姨,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联系客户退还差价。

“我不擅长联系支持人员。 总是找不到联系客服的按钮,进入对话框后,都是电子客服。 按照那个选项问几个问题,非常不协调。 ”王阿姨坦言,网购10年来,既有自己放不下的产品,也有部分失败的选择。

“不久前,我从网上买了一个厨具小家电。 从产品介绍来看,这些厨具功能齐全,使用方法多样。 但是拿到手后发现很多功能都用不上,产品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网购虽然方便,但看不到实物,购买前请慎重选择。 ”

视觉中国供应图

在各种网购消费宣传中,老年人辨别真伪的能力也显得“慢半拍”。

前几天,邻居家的厕所漏水,我从一个视频平台上找了一所做防水服务的房子进行维修。 花了9000多元。 厕所里放了胶水,但一点也没有解决漏水的问题。 随后,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打来电话,称这是一场消费诈骗,与平台的沟通协调了一个多月,部分损失得以追回。

“点击那个按钮就要转四五页,把资料上传到‘意见和反馈’里。 各种证明材料齐全,提交了三次。 如果没有孩子们的帮助,我们的老年人是不知道的。 ”邻居在向王阿姨抱怨维权的经验。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想要让老年人的网购环境顺畅,并不是放大字体、在线长辈模式就可以了,银发一族能买到快乐,售后服务也很顺畅、简单,plue

今年“双11”,王阿姨特意为家人买了羽绒服,为一起晨练的朋友买了运动服。 “仅这两天,购物车里就增加了10多个物品。 我中毒了。 ’最近低头刷手机的频率太高了,王阿姨的颈椎病犯了,头晕恶心了好几天。

“还是必须根据需要购买。 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 ”王阿姨总结说。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