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宝宝家园!

宝宝家园首页|手机版

备孕经验-怀孕注意事项-产后恢复-婴幼儿早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孕期

防疫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保健要点,赶紧收藏起来!

时间:2023-02-27 19:19:45 编辑:好孕妈妈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针对广大孕产妇关心的突出问题,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基层指导科田宏主任现将孕产期保健要点发给大家,让我们赶快收藏起来。

一.疫情期间孕产检查建议

防疫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保健要点,赶紧收藏起来!

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随着全身各器官系统的逐渐变化,孕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或病理性问题。 产检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异常情况、监护胎儿宫内情况所必需的。 每个孕妇都应该按照各自医生的建议接受产检。 对正常健康的孕产妇,可按医嘱适当减少产检次数,保留重要必要检查项目。

不能错过哪些重要时期的检查?

怀孕前11~13周6天终止妊娠,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 NT )。

妊娠12~22周6天,无创产前筛查( NIPT )或妊娠15~20周6天,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

妊娠18~26周(具体按各医院规定),胎儿超声(大畸形)。

妊娠24~28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孕晚期36~37周,全面检查评估孕妇和胎儿情况,做好产前准备。

孕妇可根据不同情况,根据医生建议,合理安排检查时间。

二.疫情期间产检注意事项

重要的是提前预约就诊,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减少可能的暴露和交叉感染。 优先选择居住地附近的非发热定点医院或妇产科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 专科医生评估“橙色”或“红色”妊娠风险时,必须按医嘱到指定医院产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力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且高浓度气溶胶传播、尿液、粪便污染可能导致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长时间暴露,必须提高防护意识。 就诊时请注意防寒保暖。 戴口罩。 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电梯按钮、门把手等。 注意手部卫生,不洗手或不洗手,不接触眼、口、鼻等。

三.疫情期间尚需建立

是《母子保健手册》吗?

《母子保健手册》是全国统一的孕产妇及其儿童体检记录,代替产科门诊的病志记录和儿童体检门诊记录,记录孕前至儿童7岁的母婴健康过程。 孕妇应尽快到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孕期免费检查机构,完成相应的免费检查项目,编制《手册》,同时筛查和评估妊娠风险。

四.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就诊?

一是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血压增高、慌张气促、阴道出血或输液、腹痛、胎动异常等妊娠相关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产科就诊。

另一种是与当前疫情相关的情况。 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不适,不排除可能接触过发热或其他感染者,应及时联系社区管理员或医学观察员、孕期保健医生,准确告知自己的情况,并按照上述人员的指导到发热门诊就诊。

五、居家如何自我监测?

孕妈妈可在家自行监测体重、血压、胎动等,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正常体重孕妇体重控制标准为:孕前14周总增重不超过2公斤,孕晚期每周增重0.4公斤左右;

孕妇血压:收缩压131~139mmHg和/或舒张压81~89mmHg为高血压前期。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高血压;

孕妇一般从16~20周开始感觉胎动。 胎动频率: 28~32周,每周1次,32~36周,每周2次,36周后,每日1次。 胎动次数一般为1小时3~4次,或12小时30~40次。 胎动计数明显增加或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缺氧。

六、为什么说孕产妇是重点防护

群起而行?

孕妇处于特殊的免疫耐受状态,对一些病毒的敏感性增强。 受雌激素影响,上呼吸道粘膜轻度充血水肿也可增加敏感性。 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孕妇潮气量明显增加,增大的子宫会限制膈肌抬高、肺部扩张。 因此,孕产妇具有感染风险高、重症风险高的生理基础。 提醒广大孕产妇对“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应充分重视。

七.为什么现在建议孕产妇

要延期接种新冠疫苗吗?

我国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为全病毒灭活疫苗。 近百万人次的三期临床研究证实是安全的,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缺乏大样本研究,无法确定对孕产妇及其子代的安全性,目前推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接种。

八. CT检查对胎儿发育有影响吗?

CT检查对肺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孕妈妈可能担心对婴儿的影响而拒绝接受。 现有研究表明,常规肺CT检查未见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或流产等不良事件的报道。

九.疫情期间,孕前检查仍在

需要做吗?

所有准备怀孕的夫妇,均须在怀孕前3~6个月进行孕前优生体检和评估。 全省符合生育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均可免费享受20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项目,由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服务。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接受孕前检测评估,对于避免妊娠风险因素、降低不良生育结局风险、保障母婴安全非常必要。

鼓励患者和广大妇幼保健人员及助产机构在疫情发生期间采用远程胎心监护、网上问诊、医疗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的“互联网”医疗手段,确保患者不出门就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指导。

猜你喜欢

反馈